Back

傻傻的美国人

亲历傻傻的美国人 送交者: 夜之流星



朋友魏正江去商店买手表,精工牌,标价190美 元。结账时营业员给他一把单子,让他说抽。正江估计是优惠返还劵之类,这玩意国内也有,无非就是希望顾客下次再来消费,这劵就可以抵一定数额的现金。正江 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向营业员表示:“这劵对我没有意义了,因为我离开了这店就不会再来了,要回国了。”营业员一听着急了:“NO!NO!NO!”然后把正江的手拉过去,硬要他抽一张。无奈,正江只好抽了一张。然后营业员马上拿着那张劵,很认真地用手指甲在上面一角刮了起来,然后很高兴地说:“Twenty!Twenty!”正江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购物后的抽奖劵,而自己稀里糊涂中了20美元的奖!在付款时,营业员自然扣除了20元,魏正江以170元的价格拿到了表。营业员把表包装好交给正江时,很是满意,好像他自己中了奖一样。



正江事后在给我讲这段经历时,很是感慨:“如果在中国,店方巴不得你不抽这个奖,因为抽中了他还要给你钱。可这美国人,就那么认真,非要你抽这个奖不可。”



我说:“是呀,人家也不是为了招徕你这个回头客,你已经明确给他说你不会再来了。美国人就是这么傻,简直不会做生意!”



是的,美国人就是这么“傻”。在美国,这样的“傻子”比比兼是。



我们酒店附近有一家超市,店名叫“ross”,大家戏称“肉丝店”。肉丝店有个规矩,凡是卖出的商品,只要以后顾客发现该商品又打折降价了,那么凭着购物小票,店方可以退还差价。比如,你昨天买了一件衣服花了五十元,今天看到这衣服打折只卖30元,那么你可以去找店方,他们会退你20元。我们每天晚上就在这家肉丝店旁边吃饭,我们经常路过肉丝店都可以看到什么什么商品打折的消息,特别是周末,好多商品都要打折。于是,不少老师便拎着买的东西拿着小票去退钱。



程丽给我说,那天她们看见前几天买的衣服打折了,但购物小票弄丢了。她们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去肉丝店,给营业员解释,说这些衣服确实是在你们店 买的,是有小票的只是弄丢了。营业员说可以的。正好这时该营业员临时有什么事暂时离开了柜台,程丽她们就在柜台等着。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新的营业员,大 概先前那位营业员不来了。程丽她们就紧张了:万一这个营业员又不认账怎么办?她们再次给营业员说明情况,结果人家依然很爽快,拿去的衣服看都没看,便把钱 退给他们了。



程丽说:“当时我们抱起衣服就跑,生怕她们反悔!”说到这里,程丽几个女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一周前,我在一家“老海军”(OLD NAVY)店以60美元买了一件外套。今天吃晚饭时,我发现这件外套因周末打折而只卖40美元。于是,我便拎着外套拿着小票进了这家店子。结果人家二话没说,便退了我20元。



我走出店子,碰到黄长平,他手里拿着一张购物优惠劵。他对我说,只要购物上了50元,这劵便可抵20元。他看我手里拎着一件外套,便问多少钱,我说40元。他看了看外套,觉得不错,决定也买一件,说:“我再买一件,加上你这件,就等于消费了80元,这劵可以抵20元,这样我俩各买一件外套,只需30元。”我想了想,觉得不会有这么好的事吧?人家还做不做生意了?他说去问问行吧,不行就算了。正好魏正江也过来了。他英语还将就,我们便请他当翻译。



进了“老海军”店。正江直接找到店里一位中年男子说明情况,中年男子一听便大幅度地点头,并伸出大拇指:“OKOK!”然后指了指收银台,意思是去找那营业员就可以了。我们找到营业员,是位黑人姑娘。她认出我是刚才退款的顾客,还对我笑了笑,好像是老朋友了。我却有点不好意思,总觉得是在算计她。可当她听明白魏正江的话后,也是点头,也是“OK”。于是,黄长平也去选了一件和我一样的外套。也就是说,黄长平买的外套和我这件外套最后只各花了30美元。



结账后我们走出老海军店,其实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觉得包括我在内的中国人真是太精,精于算计,老想着怎样占便宜。当然,换个角度想,买方卖方都尽量在考虑怎样对自己有利,这天经地义因而无可厚非。想到这一点,心里稍微宽慰一些。



可问题是,美国人怎么不如我们“精”呢?不是说生意人“唯利是图”吗?他们干嘛这么傻乎乎地让利与顾客呢?



说到底,这是一种诚信。做生意当然要唯利是图,但关键是怎么“图”。规则第一,诚信至上,尊重顾客,一视同仁……这些商业精神与图利并不矛 盾。既然售货应该让顾客抽奖,那这个权利就不应该被商家剥夺;既然商品打折之后可以退差价,那顾客要求退差价就不是“斤斤计较”;既然给了顾客优惠劵,那 么顾客购物打折之后再用优惠劵抵现金就不算“刁民”……严格遵守规则,真诚尊重顾客,就这么简单。诚信与尊重,在美国一家小小的商店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此,正江和长平也不胜感慨。正江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远不是经济上的。”长平说:“关键是一些观念,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太大。有些最根本的 观念,在美国建国之初就奠定了。”正江说:“而且这些理念和观念,几百年来,美国一直继承下来了。要说经济,不过三十年,中国经济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再过几十年,也许中国在经济上可以赶上美国。但在软实力上,中国要赶上美国,则不一定了。”



我还是想,美国人的确的傻乎乎的。



这种傻让美国人看起来很单纯。在酒店,时不时把卡丢在房间里了,去总台给服务员一说,人家毫不犹豫,马上重新给你一张卡。这种信任让我自己都觉得惊讶:他怎么不怀疑我是不是这个房间的住户呢?万一我是窃贼呢?可是,美国人就那么单纯,就那么容易轻信人。



说到“轻信”,我想到几天前在课堂上,一位美国教授给我们讲一个资助贫困生的项目,谈到入选者的条件时说,申请者必须有参加社区活动的经历。我们问:“学 校对所选拔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是怎样考核的?有怎样的标准?”教授答道:“我们主要是面试的时候直接问学生,你参加过什么社区服务活动?有的学生就会告 诉我们他做过些什么,比如去医院照顾病人,比如为贫穷的人提供食物,也有的学生给我们说,他要照看家里弟弟妹妹,没有时间去做社区服务。我们也会考虑这些 特殊情况。”当时我就“很中国”地想,学生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就不担心学生就说假话吗?但美国人就是这么傻。



在罗斯福高中考察时,校方给我们介绍学生社团,说社团的指导老师中,95%的老师都是自愿而免费的,只有5%的老师是付费的——这一般是有关体育赛事的社团。还说,虽然大部分老师都没有报酬,但他们都非常愿意,学校老师大多参加了一个以上的社团,他们都相信这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看着学生们成长,所以他们都非常愿意。



段红听了很是感叹:“报酬都没有还愿意干,这在中国不可能!”我非常同意段红的感慨。后来田精耘也说:“妈的,以前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唯利是图, 一切都要说钱,但其实并非都是这样。你看,免费指导社团,人家却那么积极。反过来,现在中国到是唯利是图,干什么都要先说钱,否则就不干。”我说:“是 呀,这些指导老师之所以愿意干的原因,简直缺乏说服力,什么‘他们都相信这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看着学生们成长,所以他们都非常愿意’!瓜 哦瓜哦,美国人瓜哦!”



在访问全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协会时,协会负责人给我们介绍美国高中教育的情况时,说现在美国高中的辍学率是20%, 我们大吃一惊,这么高的辍学率,远远高于中国啊!但我们马上就想通了,我们的数字是有水分的,什么百分之几甚至更低的辍学率,天知道是不是真的。这点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都心知肚明,虽然大会小会都会大谈“普及义务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之类的话。但其实说话人都未必相信自己的话。怎样欺上瞒下完成指标,怎样 弄虚作假通过验收。这些都有着极为熟练的操作流程,都是潜规则。而在美国,只要这些数字敢造假,家长、媒体以及社会各界就会质疑。因此,我不敢说美国的数 字就绝对真实,但至少水分要比中国少得多。



还是在罗斯福高中,他们谈到他们学校的篮球队最近拿到了马里兰州的冠军,我们立马又“很中国”地想到,校篮球队的队员是不是也像中国许多“篮球传统项目学 校”一样,到处去招收“篮球特长生”呢?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问教练,他回答说:“我倒是想啊,可做不到。我们学校是一所以科技教育为主的学校,郡里规定三 分之一的必须考试合格才能入学,其余三分之二的学生是附近居住的孩子,不需考试即可入学。所以我们无法选拔篮球尖子。”我一听就在心里说,傻哦傻哦,你不 知道暗中操作去挖别人的篮球尖子吗?



今天课堂上,教授讲到美国的考试时,说到PISA考试。有老师就问,中国上海的学生曾参加国际PISA考 试成绩之好,让美国惊讶,请问您怎么看?教授很委婉地回答:“我不好评论,因为其他国家都是随机派学生参加这个考试,而中国上海是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这 些学生能否代表中国普遍的学生水平,我不知道,所以我不好评论。”是呀,以优中选优的方式组成“国家队”,然后迎战各国的业余选手,这是中国的一贯做法。 这么简单的战术,美国人为什么就不会呢?



我知道美国也有卑鄙的小人,有说谎的政客,我还知道美国政府在国内很多时候“激起民愤”“不得人心”,美国在国际上很多时候也“失道寡助”“四面楚歌”。 所以,我不好笼统地给全体美国人做一个全面而准确的道德评判。我在这篇文章里说的“美国人”当然指的是生活中普通的美国人,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美国 人。从小到大,我被告知凡事一定“看主流而不要看支流”,“要看本质而不要被现象所迷惑”,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我想我看到这些美国人可能都只是“支 流”也只是“现象”,但我实在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主流”,又怎样才能看到“本质”。反正,我所见到的普通美国人就这么单纯,这么“傻”。这是我朴素而真实 的感受。



这次到美国来是学习考察人家的教育的,但我和我的同伴越来越感到,美国教育之所以是这样,那是因为它的空气、阳光、土壤和水使然。我们更多的时候思考的不 是美国的教育,而是美国的政治,美国的社会,美国的文化,美国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离开了这一切,美国的教育必然会使另一个样子。或者说,正 因为美国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是这样相处的,美国教育才会如此——对人的尊重细致入微,登峰造极,且无孔不入。



以前就听说美国学校是不搞德育的,这次来学习我们再次问过一些校长:“美国的学校德育是怎么搞的?”得到的答复依然是:“德育不是学校的事,那是学生父母 的事。”中国教师对此很不理解。这次到美国来的所见所闻让我开始理解了。每天早晨我都要跑步,路上常常遇到美国人,他们总是自然而真诚地对我说:“Morning!”我自然也回应道:“Morning!”互相点头微笑后,又擦肩而过。



现在我突然想到,孩子从小就在充满平等、尊重、信任、自由、宽容……的环境中长大,还需要“德育”吗?



行文至此,我想,所谓“傻傻的美国人”其实应该是可爱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