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036 第十四部:中国,几点钟? -- 第36章 胜与负的10万个为什么

          十四  中国,几点钟?



  本来,1945年就是胜利年。

  本来,和平的鸽子早就该起飞了,建设的号子早就该唱响了,振兴的步伐早就该迈开了。

  本来,此刻黑土地的雪应该是雪白雪白的。

  还用重复黑格尔的那句话吗?



          第36章 胜与负的10万个为什么

               成败论兵家



  日本和盟军在“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停战协定后,美国人说:“太平洋上的胜利是重大的技术胜利”,“是由于美国在金属、枪炮以及高超的技术方面全面彻底地压倒了日本”⑴。

  在中国,在黑土地,如果只是比较双方在“金属、枪炮以及高超的技术方面”的优劣,只能得出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

  当然还兵力的比较。四平保卫战前,国民党兵力始终少于共产党,却将共产党从山海关一直赶到松花江北。兵力占优势了,却走了下坡路。

  战争从来都是兵家竞技的舞台。

  在战争的天平上,智谋是个重要的砝码。

  前面已经写过了:凭人多打人算什么能耐?有本事咱们一对一地干?

  打了败仗的国军不服气。确实,8年抗战,他们经的战阵多,军事素质比土八路好。而且“较顽强,不容易缴枪,甚至一连打到七八个人也不缴枪,带着远征军、常胜军的骄傲态度”。还有“对居民纪律颇好”,“雇夫一般给钱”。

  同样,从廖耀湘到潘裕昆、李涛、李鸿、郑庭芨等等,8年抗战,攻守进退,打的正规战也多。从理论到实践,军事素质普遍比同一层次的共产党将领高。

  如果说士兵文化程度(特别是青年军207师等)也比共军士兵高,将军文化修养更高则是公认的。

  单纯比较自然情况,也不能说林彪就在杜聿明和卫立煌之上。同为黄埔生,林彪自平型关战役后基本就养伤了,杜聿明参加了抗战的全过程。平型关和昆仑关不能互换,让林彪指挥忻口战役和反攻缅甸,谁也不能断言会比卫立煌打得更好。战争不是武林竞技,上得台来,几个回合,三拳两脚,就见高下。

  但在黑土地3年悲哀的较量中,实实在在,林彪比他们都高明得多。

  锦州西部撤退,四平撤退,避开了国民党的锋锐,保存了实力,奠定了黑土地反攻的基础。身上长着虱子的林彪,军事家的精明和政治家的远见,在黑土地非同寻常的“万花筒”时期闪耀光芒。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毛泽东的爱将粉碎了蒋介石的爱将“先南后北”战略。机智的“黑土地之狐”更添狮子的威猛,连将杜聿明、陈诚和卫立煌三员大将挑落马下。

  即便是在开始反攻后,林彪若是个“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黑土地的主动权也是随时可能易手的。

  当时被称为“秋季战役”的辽沈战役,是中国这场内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个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没有辽沈大捷,毛泽东不会那么快就决定打淮海和平津战役。应该说,第一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打的。

  从出关的10万人,到进关的百万人大军,战争的轮子在黑土地上驰骋了3年,也在林彪的脑子里转动了3年。除了南下和攻锦州前并未造成任何后果的确曾活的“活思想”,还有什么?

  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拿破仑有滑铁卢,斯大林有卫国战争初期,毛泽东有什么?

  国民党则恰恰相反。

  抗战结束,蒋介石凭一纸契约,想从“共产邪恶”手中“接收东北”。一厢情愿不成,就将精锐调上去大打出手。虽然初战胜利,已成强弩之末,只有在遥远的黑土地上被动挨打了。

  辽沈战役,更是决心踌躇,进退失据。对于共产党出击方向,有见地,无定论。战役打响,只期望锦西得手,剃头匠挑子一头热。锦州一破,全线陷于被动,一个精锐兵团和一片丰腴的黑土地,顷刻间输个精光。

  中国人讲“胜者王侯败者贼”,又讲“不以成败论英雄”。发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任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号召,后来被赶到重庆去了的蒋介石,站在昆仑关的败走野人山的杜聿明,都是英雄。在那场战争中,每个坚持抗战的中国人都是民族英雄。但在黑土地上,在这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中,却是不能不以成败论英雄的。

  很多老人直言不讳:跟着林彪打仗,能打胜仗!

  而“跟着毛主席就是胜利”,那是被战争年代的历史检验过了的。

  由强变弱由弱变强,转胜为败与转败为胜,黑土地眼花缭乱的战争进程表明,共产党人的军事学说和军事艺术,要比国民党高明得多。

  共产党人在3年内战中锤炼得炉火纯青的战争技艺,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笔者家乡一带,很多老人有给国共双方出夫、当响导的经历。有时刚给八路军带过路,回到家,或在半路上,又给国军拉去当响导。

  老人们说:枪子不认人呀,谁爱干这个呀!电影上光演国民党打人,八路也打呀。可凭良心讲,一样的活儿,还是爱给八路干。是谁给了穷人房子和地?能不向着?

  昆仑关大捷后,杜聿明对记者发表谈话:“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所以诸位要是记载这一次胜利,千万要带一笔:本军的胜利,其实也就是民众的胜利。”⑵国民党的失败,也是民众的胜利。

  流血的政治的政治家也好,不流血的政治的政治家也好,他们的聪明才智,只能在符合人民意愿这个大前提下施展。否则,才能越出色,悲剧的角色就越充分。

  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国民党在兵力、给养、枪炮和包括海空军高超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共产党在人心上的绝对优势。

  国民党靠自己的优势发动了这场内战,共产党靠自己的优势打赢了这场内战。

  发动内战本身,就失去了人心,导致了失败。

  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使共产党人能够抢在国民党前头进入黑土地,并在各方面得到“老大哥”关照。交通要道被阻断后,朝鲜北部就成了沟通南北满和关内外的主要走廊。几百万吨各种作战所需物资,或运去朝鲜得以保存,或经过朝鲜进得转运,交流。国民党进攻南满期间,有18000多伤病员、家属和后勤人员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那情景,就和今天阿富汗游击队和柬埔寨抵抗力量顶不住时,就往巴基斯坦和泰国跑差不多。

  打灭“胡子”,安定后方。土地改革,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黑土地本来就得天独厚,工业基础雄厚,又是著名的粮仓。兵员足,粮草足,又能造枪造炮造弹药。共产党人就在3年前全国力量最薄弱的黑土地上,打响了这场内战举足轻重的第一个大战役,并把黑土地变成了一统大陆的战略基地。

  还有关内各战场的支援。倘若关内打得不好,国军源源拥进关东,“黑土地之狐”再有本事,怕也难免当年抗联的命运。

  内战伊始,蒋介石几乎拥有一切。430万装备精良,勇敢善战的军队。“想中央,盼中央”的人民。世界头号强国的支持。连社会主义的苏联也不得不和他打交道。如今,雪白血红的黑土地不用说了,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的黄色的中原,同样色彩的华北平原,青枝绿叶的南国的红土地,也正在和即将失去。若不是托海龙王的福,蒋介石早像菲律宾那位马科斯那样,跑去夏威夷或是什么地方当寓公了。

  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可以出一部《十万个为什么》。

  归根结底,是人民和谁站在了一起。

  自命不凡的人物,可以把人类拖入一场世界大战,可以把一片土地糟蹋得雪白血红。什么人权呀,道德呀,法律呀,在他们眼里都不过是玩具店里的东西。

  他们可以随意玩弄历史。可到头来被历史嘲弄的是谁昵?

  从中外古今到未来,金属的选票也好,纸张的选票也好,决定历史进程的都是人民。

  1947年,当土地改革在黑土地基本完成后,如果举行一次公民投票,人民会选择谁?中国人没有在纸上写下自己信赖、爱戴的当家人的传统和习惯,蒋介石也不想让人民养成这个习惯。那么,人民就把选票压进枪膛,推进炮膛,把他打掉,把他轰翻!



               兵败源自党败

  “八·一五”后,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第一枪,是蒋介石迅雷不及掩耳地收拾了龙云。

  老谋深算的“中国王”收拾起老谋深算的“云南王”,轻巧得就像张飞吃碟豆芽。这个龙云也真有些该收拾收拾的地方。可在“铲除共产邪恶”的大方向上,他们有什么根本利害冲突呢?大敌当前,本该通力协作对付共产党,蒋介石却先来一场窝里斗——另一种“攘外必先安内”。

  联想到184师海城倒戈,60军长春起义,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但九华山的枪声,不是早把滇军打得心头淌血了吗?

  60军和93军集中使用,作用会大得多。而且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老乡不同于父子兄弟,也会彼此照应,奋力向前。国民党却宁肯牺牲战略的利益,也要把它们折开,为的是不能让滇军在黑土地上形成一股集团势力。

  关东决战,蒋介石原想让傅作义统一指挥,后来又变了。为的是傅作义在华北曾有出色的表演,若再出个风头,尾大不掉,不好控制。

  孙立人不救184师,廖耀湘不救新5军。这已成了国民党的保留节目,关里关外,屡演不衰。

  从大小几十个地区、单位凑到关东的共产党人,为着各自山头的利益,抓物资,争缴获,甚至开枪打死人。但在对付国民党上,却是争先恐后,一点也不含糊。被追打得到处跑,吃够了苦头的共产党人,始终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他们从切身的经历中深切地体会到,不打垮敌人,天塌下来谁也好不了。

  攻打天津时,14兵团规定,谁先打到金汤桥,就命名为“金汤桥师”。黑土地上的两个王牌师较上劲儿,拚命攻击。5师首先发报攻占金汤桥,1师说是它们先到的,5师离那儿还有半里路就抢先发了报。官司从兵团打到4野,又打到军委,结果谁也没当上这个“金汤桥师”。两个师不服气,都说“下次再见”。

  共产党若像国民党那样互相倾轧,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还会那么转吗?

  国民党的天,是共产党去捅,国民党也去捅。

  内战中的内战,窝里斗中的窝里斗。

  与窝里斗成正比的,是窝里烂。

  1948年9月16日,南京《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全国咬紧牙关克服建国大敌蒋总统以国民资格发起勤俭建国运动戒除奢侈腐败崇尚节约冲刷渣滓奠定戡乱基础》。同月7日还发表文章:《完成戡建的使命一个人做两个人事两个人吃一个人饭》。

  国家到了这步田地,掌握国家命运的人怎样开饭?

  蒋氏父子在上海滩演的那场“捉放虎”幕后的那支大老虎孔祥熙,据美国一家刊物说,他任行政院副院长和财政部长的12年里,聚敛的财富达到32亿美元!

  “胜者王侯败者贼”——那些像毒蛇猛兽一样吞噬着人民血汗的国民党权贵们,不是贼又是什么?

  土地改革破坏了大农生产,使粮食减生,国民党斥之为给农民小恩小惠。可比之这些贪官污吏,人民会得出什么结论?

  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不是中国的国粹,也不应看作中国人主要的传统心理。

  朝朝代代见惯了贪官污吏的中国百姓,倒是挺“宽容”、“大度”的。只要有碗粥喝,大面上能过得去,大人物凭错权势捞点什么,不但能够容忍,甚至可以给予理解。不捞不贪,当官干什么?这种“宽容”,“大度”,造成了历代官吏惊人的贪婪,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惊人的政治平衡力。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那爆发力也是惊人的。

  台湾官修国史这样结论国民党的垮台:

    蒋公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引退后,政府失去领导中心,匪军

  乘机加紧全面叛乱,大陆因而陷于匪手。⑶。



  蒋介石倒不必像他的史吏那样做文章:

    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这句话一传出去却变

  成了:“国民党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蒋某人打倒的!”)⑷。



  病入膏肓的国民党,是既不能忍受病痛的折磨,也不能忍受药物的治疗了。

  特奥会的口号是“战胜自己”。

  勇敢是战胜了自己的怯懦。清廉是战胜了自己的腐败。文明是战胜了自己的野蛮和愚昧。富强是战胜了自己的贫穷和衰弱。

  从猿到人,从石器时代到电子时代,人类的每次进步都是战胜自己的结晶。

  战胜自己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痛苦的。可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勇敢地承受这种痛苦。

  就像“八·一五”后战争与和平一样,历史曾经耐着性子,给了蒋介石选择的机会:是战胜自己?还是战败自己?

  直到今天,历史还在发问:国民党是自杀?还是他杀?

  用黑土地人的话讲,叫“脚上泡——自己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