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作者:段思羽 作者单位:617000,攀枝花学院医学院



在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随着脑卒中综合防治措施的深入研究,脑卒中的三级防预也不断加强,尤其是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本文对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健康教育 脑卒中 寻医问药

  【摘要】 在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随着脑卒中综合防治措施的深入研究,脑卒中的三级防预也不断加强,尤其是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评价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本文对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健康教育;进展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health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for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threelevel prevention for them has been continually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the content, method and eval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being continually developed and improved.It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on cerebral apoplexy patients.

  Key words cerebral apoplexy;health education; porgress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在中国,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的第2位杀手[1]。是我国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及致残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造成的后遗症会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上的障碍[2],据统计,脑卒中病人75%左右遗留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残[3]在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已成为当前脑卒中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 脑卒中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1.1 三级预防的概述

  1.1.1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1.1.1.1 坚持体育活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血栓形成。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经常运动的人患中风的几率明显减少。

  1.1.1.2 控制饮食 享受低盐(每天6 g以内)、低脂肪和低热量饮食,简朴膳食模式食物为主,由蔬菜、水果、豆类、鱼、粗制大米或面粉构成的食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4]。

  1.1.1.3 戒烟限酒 Lynch等[5]的研究显示,吸烟者的脑卒中风险为不吸烟者的2倍。每天饮酒的乙醇含量超过60 g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乙醇可通过升高血压、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液流量等引起中风。

  1.1.1.4 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对工作的压力及心理的紧张进行自我调整,努力做到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经常量血压、测血脂、测血糖、测体重,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防治措施。经常向专家进行咨询,征求他们的具体指导。

  1.1.2 二级预防

  1.1.2.1 注意脑卒中预兆 有些病人脑卒中发生前数小时或数天常出现一些症状,如肢体麻木、刺痛、一过性黑曚、头痛、头晕、语言不清、口角流涎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可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1.1.2.2 高血压、糖尿病与脑卒中 资料表明[6]舒张压降低5 mmHg~6 mmHg(1 mmHg=0.133 kPa),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率42%,经系统抗高血压治疗后,所有卒中病人减少了38%,重度卒中病人减少34%。糖尿病病人及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的同龄人高出1倍[7],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在医生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降糖药,不要随意停药,医护人员应电话访谈[8]与家庭随访相结合。

  1.1.2.3 心脏病与脑卒中 器质性心脏病,容易形成赘生物,或形成血栓,这些赘生物或血栓脱落,阻塞脑血管,发生脑栓塞。而心律失常,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脑卒中。

  1.1.2.4 高血脂、高胆固醇与脑卒中 研究显示: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升高是脑卒中最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使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可以使心肌梗死后脑卒中的风险率降低30%[9]。

  1.1.2.5 炎症与脑卒中 有研究表明,炎症很可能与脑卒中的发病有关,最常见的如梅毒引发的脑血管炎,带状疱疹感染等引发的血管炎。此外,与细菌感染相关的肺炎、幽门螺旋杆菌及牙周炎等均与脑卒中的发病有关。据流行病学观察,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与呼吸系统感染的流行呈正相关。

  1.1.2.6 其他因素 Colin等[10]的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病人,当出现血流动力学损害迹象时,其卒中的风险明显增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卒中危险度评估和高危个体筛选指标[11,12]。随着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成为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3,14] 。体力活动是影响脑卒中单独的危险因素[15,16]。缺乏体力活动造成心肺功能的适应性下降,缺乏体力活动是脑卒中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即使是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也可以对缺血和出血性的脑卒中起到保护作用[17]。

  1.1.3 三级预防 要有“时间就是大脑”的观念。尤其早期康复介入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1821],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来自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卒中单元治疗是卒中病人最佳选择[22]。

  ①急性期康复护理。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如不采取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病人将丧失康复的机会[23],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②重视心理疏导。卒中后抑郁(PSD),为常见的心理障碍[24]。脑卒中病人由于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心理状态,性格变得暴躁。护士应加强心理干预,心理辅导,给病人更多的关爱,温暖和支持,提升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控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从而减少孤独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③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脑卒中病人,在病情基本稳定时,应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一般来说,发病3 d即可进行被动功能训练。研究证明[25]尽早的功能锻炼,可使足部畸形减少;运动时,肘关节屈曲挛缩减少;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减少;多数病人今后依靠手杖即可步行。Robinson等[25]自主性锻炼与提高生活质量关系紧密,因此应鼓励病人做患肢主动运动。在护士指导下进行主动的肢体功能锻炼就是病人自己依靠患侧肢体自身的力量进行锻炼的一种方法,多适用于瘫肢肌力在Ⅲ级以上的病人[26,27]。不能下床的病人,要在床上进行上下肢功能锻炼。尤其是上肢的肩关节外展、前屈、上举运动,肘关节的屈伸运动,腕关节的背屈运动和指关节的伸展运动,特别是拇指关节的功能锻炼;下肢重点作髋关节的内收、内旋运动,屈髋,膝关节屈伸运动,踝关节背屈运动等。每次重复20次~30次,每天2次,运动量以第2天不出现疲倦为宜。

  ③肢体康复护理体位。脑卒中急性期如伴有意识障碍,护士可进行正确康复体位的摆放,并适量的做关节活动。目前主要采用的体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半卧位、坐位[28]。

  1.1.3.2 恢复期康复训练 ①

  运动疗法(PT)。用Bobath法在无痛范围内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缓解肌痉挛、保持关节功能为目的。从远端小关节开始,进行患肢各关节部位的揉、牵伸、挤压运动每次30 min~60 min,每天重复2次或3次,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患肢的良姿位和感觉障碍的护理。床上良肢位的摆放,防止肢体痉挛,避免上肢屈曲、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以及足内翻等发生。四肢关节的被动活动,应每日活动关节2次,每次活动关节10次~20次,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大损害关节面,运动幅度逐渐加大。因此,应尽量鼓励病人用健侧带动患侧进行主动运动。

  ②作业疗法(OT)是为恢复病人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病人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作业疗法概念中,这些活动被分为自理、工作及闲暇活动三大类。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这不仅提高了病人的兴趣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能力。

  ③语言疗法(ST)。由于大脑具有可逆性,因此它可以逐渐适应,恢复一些丧失的功能,为了使病人运用口语、文字、手势、图示等任意一种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思想,提高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可采用指物训练,言语表达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用手势或表情进行训练等。

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脑卒中病人中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29]。被动运动疗法,以达到放松痉挛肌肉、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恢复,维持关节活动度,改善肢体循环为目的。主动运动疗法,指导病人进行手的技巧性、四肢的协调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脱衣裤,协助病人逐步学会洗脸、刷牙、如厕等。对于合并认知障碍的脑卒中病人,同时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32]。

  ⑤训练站立和步行站立。协助病人双足置于地面,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协助人员双手拉病人肩关节协助病人站立。若病人患肢力量较弱不能踩实地面时,协助人员可以双膝抵住病人患肢膝关节,双足夹住双足,病人将手置于协助人员腰部,以利于轻松站起。步行:行走前,下肢肌力必须达到四级,注意站姿,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屈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让另一足跟着地,然后重心再转移到后足,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30]。

  ⑥物理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应采取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结合物理治疗的综合康复方法,才能获得满意效果,对多数脑卒中病人来说,物理疗法是康复过程的基础,理疗师通过运动训练及对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进行物理推拿、理疗及针灸等方法,以恢复病人的肢体活动及平衡和协调功能,促使其早日康复。

  ⑦用药指导。关键是稳定斑块和抗栓治疗。一些药物对血管有很强的刺激性,要给病人适当的解释指导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给病人讲解药物的用法、用量、作用原理、不良反应、副反应、用药禁忌等[31]。

  1.1.3.3 预防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肢体功能障碍、痉挛状态、语言障碍、吞咽障碍:上消化道出血、压疮、水电解质失衡、尿潴留、泌尿系感染、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等。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并适时给予康复护理与健康指导,使病人早日回归原有角色。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的意义 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促进病人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2 健康教育方式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强化学习,改进健康教育单一教育方式将卫生展报与宣传手册相结合,示范教育与现身说教相结合,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这种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不同病人需要,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使病人达到最佳独立状态。祛除阻碍病人满足需要的障碍,避免健康状况的继续恶化。

  2.3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ICF是在应用于脑卒中康复功能结局测量内容的检验和比较时,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也可根据卫生部病科质量控制标准分为: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度。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1度~3度。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经康复护理治疗3个月(12周)进行评价疗效。通过评价,了解病人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并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以达到预期目标[3234]。

  3 存在的问题

  卒中二级预防往往在病人出院后再由门诊或社区开展,这种时间上的延迟有许多缺点:由于预防开始是在首发卒中后的数周或数月,从而降低了预防的效率。

  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现阶段脑卒中的治疗还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化治疗指南尚未普及,许多健康教育内容较适于单一的脑卒中病例,对于伴发其他疾病的复杂脑卒中病例,存在局限性,宣教效果不明显。健康教育的人力资源不足,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目前局限于住院病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开发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策略,大力加强对社区、家庭和其他病种的病人普及健康教育,以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对于病人,脑卒中的医学科普知识和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一些病人不能坚持锻炼,戒烟、限制饮食困难等问题。这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如加大控烟力度,加大宣传的力度,以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延缓病情进展及改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进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4 展望

  近几年来,在脑卒中健康教育领域里已有巨大进展,一个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脑卒中的预防是控制脑卒中发病率上升的根本措施,但将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群防治,不是一个简单的运用问题,脑卒中的人群防治还需要探索以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脑卒中预防对改善我国人民健康状况和保障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J].香港:经济导报社,2003:8-10.

  [2] Roberts SE,Go Ldacre MJ.Case fatality rates after admission to hospital with stroke:Linked database study[J].BMJ,2003,326(7382):193-194.

  [3] 王刚,王彤.临床作业疗法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7.

  [4] 张世洪,周斌,吴波.膳食与脑卒中一级预防关系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3):2813-2814.

  [5] Lynch JK,Nelson KB.Epidemiology of perinatal stroke[J].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2001,13(6):499-505.

  [6] 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1.

  [7] 丁宝增.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7-38.

  [8] 刘凤群.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指导与保健[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3):260-261.

  [9] 桑燕.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90-2291.

  [10] Colin P,Derdeyn MD,Robert L,et al.Indications for cerebr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occlusion[J].Skull Base,2005,15:714.

  [11] 黄久仪,郭佐,沈凤英,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预警卒中的筛检试验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383-386.

  [12] 黄久仪,王桂清,沈凤英,等.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积分与脑卒中风险的队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9-93.

  [13] 樊东升.预防脑卒中要重视对高同型半胱氯酸水平的控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4):309.

  [14] 谈晓牧,刘建国,刘怀翔,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复发率关系的随访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9):591-594.

  [15] Gordon NF,Gulanic M,Costa F,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exercise recommendations for stroke survivors: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cientific Statement[J].Circulation,2004,109:203l-2041.

  [16] Lee CD,Folsom AR,Blair SN.Physical activity and stroke risk:A meta analyses[J].Stroke, 2003,34:2475-2481.

  [17] WendelVos GC,Schuit AJ,Feskens EJ,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stroke.A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data[J].Int J Epidemiol,2004,33(4):787-798.

  [18] 潘霞.中风护理改良方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3):128.

  [19] Jorgensen HS,Kammersgaard LP,Houth J,et al.Who benefit from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in a stroke unit[J].Stroke,2000.31(4):434.

  [20] 庞图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14.

  [21] 庞积岚,李晓榕,王新军.康复护理程序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7.

  [22] Philips SJ.Eskes G,Gubitz GJ,et al.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 acute stroke unit[J].CMAJ,2002,167:655-660.

  [23] 刘静.中风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河南中医,2003,23(11):8283.

  [26] 康海宁.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1):72.

  [24] 薛慎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2:1.

  [25] Robinson SG,Johnston MV,Alkn A.Selfcare selfefficacy,quality of life,and depression after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0,81(4):460.

  [26] 赵成文,马兰,向明清,等.家属协作简易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作用[J].中国康复,1998,13(1):20.

  [27] 霍焱,张莉琴,张永文.脑卒中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3,18(12):944.

  [28] Geusgens CA,Van Heugten CM,Cooijmans JP,et al.Transfer effects of a 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apraxia [J].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2007,29(8):831-841.

  [29] 路微波,胡永善,吴毅,等.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622-624.

  [30] 孙琴儿.试述脑卒中康复期病人的护理[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8): 122-123.

  [31] 曹淑芹,李虎宁.治疗脑卒中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预防[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7):78-79.

  [32] 陈阿利,陈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0例康复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4(12):631.

  [33] 李锋英.脑卒中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2):51-52.

  [34] 穆秀花.首发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2):98-99.

——《全科护理》 2010年9月8卷27期